第59章 比美_太后千千岁(清穿)
你哟小说网 > 太后千千岁(清穿) > 第59章 比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9章 比美

  彼时明玉正在吃晚饭,娜塔和达林泰作陪,听见通传还以为耳朵出了问题,见多尔衮大步走进来,第一反应是病没好,撑不住了才回家。

  “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”明玉让娜塔把达林泰抱出去,趿鞋下地服侍多尔衮更衣,顺手去摸他的额头。

  多尔衮下意识想躲开,身体却诚实地一动不动,僵硬着让明玉摸了一下。

  明玉摸完他又摸摸自己,嘟嘟囔囔“不热啊,没发烧。”

  接过丫鬟手里的家常衣裳,递给多尔衮“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可是来拿东西”

  可能是要打仗的缘故,军营事多,多尔衮通常一个多月才回家一次,一次只待一夜,跟明玉滚完床单就走,很少有昨天才走今天就回来的情况。

  “不是。”多尔衮穿好便服,坐在炕桌前,拿凤林大君做借口,“朝鲜派了细作过来探听水师的情况,这两天不方便操练。”

  哦,原来是想保留实力,可这军事机密是她能听的吗

  就算多尔衮信任她,明玉也压根儿不想听。

  不方便操练在大营里做个战前动员,给士兵们打点鸡血也好啊,没必要大老远跑回家。

  真的,很没必要。

  明玉忍着腿软,吩咐重做一桌饭菜。

  谁都没料到多尔衮会突然回来,灶上也是一阵鸡飞狗跳,借着备菜的功夫,多尔衮抿了一口茶,问明玉“科尔沁之前与朝鲜可有过往来”

  这个明玉不知道。

  她的原主记忆全靠关键人物触发,而且原主的记忆里有一多半是关于多尔衮的,剩下一小半是关于布木布泰的,能给外交事务留多少,还真不好说。

  一年多的相处经验告诉明玉,多尔衮城府极深,除了情话,他问她的每一句话都有目的。

  有时候是明知故问,有时候是掌握了一点线索来找佐证,应对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话实说。

  明玉摇头“不清楚。”

  多尔衮眯了眯眼,又问“你见过凤林大君吗”

  什么大军,凤梨大军,我见过菠萝大军算吗

  明玉还是摇头。

  多尔衮又抿了一口茶,明玉没见过凤林大君,凤林大君为什么要冒险救她

  目光重新落在明玉精致的脸蛋上,多尔衮仿佛找到了答案“昨天灾民闹事的时候,你可看见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人”

  让他这么一说,明玉立刻想起了那个长身而立朝她咧嘴笑的俊朗男子,长得帅算不同寻常吗

  明玉觉得算,毕竟那人通身的气派在灾民里特别扎眼,于是斟酌措辞“倒是有一个人长得比较高,皮肤很白,长眉凤眼,单眼皮,”

  “他看见你了吗”多尔衮打断明玉的话。

  明玉一噎“好像看见了。”

  那就是见色起意了,多尔衮忽然很后悔没早点回来问明玉,早知如此,他就不该放凤林大君一行人走。

  他放凤林大君,一则想让对方轻敌,然后在战场上正面交锋打败朝鲜水师,打掉朝鲜最后的王牌和最后的傲气,让他们甘愿向大清俯首称臣,再不敢左右摇摆。

  二则多尔衮用兵讲究师出有名,出兵朝鲜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,而不是一时意气杀掉凤林大君落人口实。

  则朝鲜王宠凤林大君比昭显世子更甚,若此时杀了凤林大君,恐怕会激怒朝鲜王庭,激怒朝鲜军队,让对方众志成城,到时候只怕更难打。

  留着凤林大君,让他跟昭显世子斗,王室兄弟阋墙你杀我我杀你,假以时日朝鲜自己就亡了。

  可凤林大君觊觎明玉,就该死,多尔衮眼中杀意汹涌,差点控制不住带兵去追。

  多尔衮的眼神忽然变得凶狠凌厉,明玉下意识缩了缩肩膀,这米八的气场委实吓人。

  “你、你怎么了”明玉小声问。

  这时娜塔带人端菜进来,人还没走,就见自家王爷看向福晋,非常严肃地问“我好看,还是那个人好看”

  明玉喷了茶水,娜塔几个差点没笑出声,跟人比美,王爷这是怎么了

  要问她们,当然是王爷美,满蒙第一美男子是随便叫的

  明玉无语,用眼神暗示多尔衮,还有别人在呢,等人走了再说,多尔衮却目光灼灼地望着她,执拗地在等她的答案。

  明玉捂脸“你好看,你最好看。”行了吧

  多尔衮这才收回目光,淡淡“嗯”了一声,表示同意。

  “”

  夸了一句好看的结果就是,被狠狠疼爱到后半夜,明玉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清洗的,反正翌日醒来身上是干净的,枕边人已经离开。

  又过了几天,魏循来找明玉,说多尔衮派人把温泉山附近的灾民驱赶到一起,逐个搜身,但凡身上有兵器的,全都带走了,说是充军。

  “剩下那些灾民都是穷苦百姓,我瞧着实在可怜,你看看能不能摆几个粥棚接济一下。”魏循自己是汉人,见不得汉人受苦,“买粮食的银子,我出。”

  搭粥棚的事明玉想过,可救急救不了穷。

  镶白旗搭了粥棚,其他旗搭不搭,万一皇上觉着好,让八旗各自搭粥棚接济穷人,又会引起怎样的风波谁也说不好。

  当初推均田闹出多少事来。

  “不是银子的事,搭粥棚行不通。”明玉想了想说,“不如把剩下的人做一个区分,农户收进田庄种地,手工匠人收到山庄干活,将来搭暖棚、搭粮仓、锻造新农具都用得上。”

  与其搭粥棚,让灾民养成白吃白喝的乞丐心理,倒不如给他们找点活干,用劳动换饭吃。

  托多尔衮的福,灾民里的危险人物和不安定因素已经被剔除干净,剩下的是真正的穷苦百姓,都收下她也有这个能力。

  而且整个八旗只有她一个人的山庄在赚钱,不具备推广条件,就算皇上觉着好,也没法在其他旗推广,省去很多麻烦和怨怼。

  还能解决镶白旗的流民问题,维护旗内稳定,简直一举多得。

  这回换成魏循犹豫“可剩下的人不算少,田庄、山庄加起来也不需要那么人干活,没活干的人就白白养着吗”

  是他见不得汉人受苦被奴役,他可以拿银子支粥棚接济,可明玉不是汉人,没必为他的同情买单。

  魏循时刻记得自己是明玉雇佣的山庄田庄大总管,他拿了酬劳和分红,必须对山庄田庄负责,对明玉负责。

  哪里也不能养闲人。

  明玉一眼看穿了魏循心中所想,笑着说“你不会以为,我的田庄永远只有这么大吧。以现在的人手,土地再扩大两倍,农户就不够用了。两白旗是出了名的地多人少,到时候人手不够,你去哪儿临时划拉人去”

  魏循还有顾虑“那也不能白养闲人啊。”

  这么多人工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

  “你是东家我是东家”明玉放弃跟他讲道理,直接以权压人,“人手多就倒班干,积累经验,等我的地再多就可以直接上手了,也省得浪费时间去教。”

  明玉相信,这一天不会太远。

  明玉对自己有信心,在魏循眼中就是明玉在迁就他,在为他做出牺牲。

  而且这种牺牲也不是一天两天了。

  因为他的关系,不管是田庄还是山庄,农户大多数都是汉人,少有旗人。

  管事、副管事、工头也是在汉人和旗人之间择优选拔,全凭本事,旗人并没有身份优势。

  在其他旗,汉人还不如牲畜,跟旗人没法比。

  这自然引起了旗人的不满,有人托关系找到吉兰,求吉兰禀报明玉。

  吉兰对明玉极忠心,肯定告诉了明玉,明玉却一次也没找他。

  更有那手眼通天的居然托家里当兵的亲戚,把这事捅到了多尔衮那里,也不知明玉是怎么跟多尔衮解释的,反正多尔衮也没找他。

  得到两位主子的默认支持,那帮旗人眼见无望才没闹起来,如今倒是听话得很。

  这中间明玉承受了太多,明玉对他太好了,好到魏循都不知道该怎样报答。

  唯有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,事事以田庄山庄为重,以明玉为先,才能报答万一吧。

  “自然你是东家。”魏循红了眼圈,“我都听你的。”

  与此同时,多尔衮那边也到了关于蒙古“细作”的消息。

  据斥候禀报,那几个蒙古“细作”取道正蓝旗逃往蒙古,狂奔两天两夜,忽然掉头往回跑,专捡小路走,昼伏夜出,在今天凌晨悄悄潜入城外一个山庄。

  经查这个山庄荒废已久,是肃亲王府的产业。

  对方足够小心谨慎,跟踪的人要不是军中训练有素的斥候,换成普通侍卫恐怕早跟丢了。

  又是豪格。

  这回学聪明了,算计不了他转头算计明玉。

  连女人都不放过。

  本来多尔衮以为豪格只是愚蠢,现在看来又蠢又毒,还没下限。

  于是多尔衮写了一封亲笔信,让暗卫即刻送出。

  在立秋那天,豪格忽然被皇上委以重任,让他带兵进关策应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明,牵制明朝兵力。

  豪格跪地谢恩,心里却在破口大骂,这他妈都是什么烂差事

  眼看要对朝鲜用兵,这时候派他入关协助李自成

  李自成那伙儿乌合之众要是一路高歌猛进,他只是策应,捞不到什么军功。

  可李自成要是大败,没有成功牵制住明军,让明军有暇援助朝鲜,给皇上那边增加压力,他这罪过可就大了。

  等于成了没有功劳,稍微出一点差池就是大罪。

  兵部由他主理,李自成要东进攻明他怎么一点不知道

  带着疑问去查,一查不要紧,这个联合李自成牵制明军的馊主意出自多尔衮。

  豪格气到骂娘,他主理兵部,必须留守后方调度,已经失去了随御驾亲征朝鲜的机会,多尔衮为什么还要踩他

  亲王没有封号他忍了,把户部这个大肥缺让给多铎他也忍了,他最近夹着尾巴做人并没招惹多尔衮,多尔衮操练水师那么忙,怎么忽然就跟他杠上了

  豪格回到府中,屁股还没作热呢,就见郭尔罗斯氏匆匆忙忙来找他,说她带来的几个仆从被多尔衮抓走了,求豪格帮忙解救。

  豪格没好气地问“多尔衮吃饱了撑的,抓你的仆从做什么”

  “我派人拉拢魏循,许诺千金买他来为我所用,可连魏循的面都见不到。”

  郭尔罗斯氏恨得咬牙“后来听说魏循钟情明玉,甘愿为她当牛做马,我便派人去盯着明玉,想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那种关系。万一是,就当场捉奸,拿了魏循的把柄让他给我当牛做马。”

  “谁知、谁知出了点小意外。”

  有个仆从见人撒钱动了杀人劫财的心思,结果实力不济反被杀,郭尔罗斯氏觉得丢人便含糊过去,直接说结果“引起了灾民暴动,打草惊蛇,他们怕被发现连夜逃往蒙古,到了蒙古又折回来,可还是被多尔衮发现抓了起来。”

  “王爷,那几个人都跟着我从蒙古带来的,求王爷”

  “啪”一记响亮的耳光截断了郭尔罗斯氏的话,她下意识捂脸,吃惊地看向豪格,半天都反应不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
  她做错了什么

  豪格为什么要打她

  很快郭尔罗斯氏便得到了答案,豪格此时的怒气已经冲到头顶,张嘴就是吼“你以为就你自己聪明,别人都是傻子”

  豪格气到抖“种暖棚赚钱谁不知道,想拉拢魏循的人多了去了”

  他指着自己“我也这么干过你做事之前能不能先跟我商量一下”

  郭尔罗斯氏当然知道魏循不好挖,她不是想出办法来了吗,只不过在执行的过程中出了点小纰漏,也值得他动手打她

  察哈尔部战败,大汗额哲投降满清获封亲王,改娶皇太极嫡次女为嫡福晋,无情将她扔在盛京不管不问。

  她是多尔衮带兵俘虏来的,按照满清的规矩,她和额哲后宫的一众女眷应该由多尔衮先挑,他挑完才能轮到其他旗主。

  郭尔罗斯氏一心想嫁多尔衮,做个侧福晋或者侍妾她也愿意,谁知多尔衮根本不给她机会。

  后来皇后召见她,说豪格的嫡福晋没了,想让她给豪格做续弦。

  眼见再嫁多尔衮无望,豪格虽不及多尔衮,到底是皇上的长子,将来总不会差,于是郭尔罗斯氏勉强点了头。

  嫁过来才知道,豪格跟多尔衮那可不是差了一点半点。

  后院乌烟瘴气,那些侧福晋和侍妾哪一个也不是省油的灯,还有一堆庶子庶女。

  唯一的嫡女虽然才岁,浑身都是心眼,明里装可怜扮柔弱,暗中给人使绊子,仗着年纪小又刚没了亲额娘,在她和豪格之间各种挑事。

  郭尔罗斯氏能把额哲后宫理得风调雨顺,就能理豪格的后院,可等她把所有糟心事都料理清楚了,豪格对她的冷淡才凸显出来。

  没成亲之前,豪格有事没事总爱到她的屋子里厮混,成亲之后,豪格就像换了一个人,很少来正屋,偶尔过来也只是吃顿饭,从不在她这儿过夜。

  她是他的嫡福晋,没有儿子的嫡福晋将来会有多惨,郭尔罗斯氏再清楚不过了。

  饶是满清的皇后哲哲给皇太极生了个女儿,一把年纪还在寻医问药想要老树开花生个儿子出来,更何况她还这么年轻。

  她旁敲侧击问过豪格,豪格直白地告诉她,他腻了,现在只喜欢更年轻更新鲜的,还催她赶紧给他纳妾,最好去南边买。

  果然家花没有野花香,郭尔罗斯氏为了留住豪格的心,决定在别的方面想办法,比如效仿中宫皇后哲哲,成为豪格事业上的左膀右臂。

  那么她第一个对付的就应该是多尔衮。

  多尔衮城府深,不按常理出牌,打死郭尔罗斯氏也不敢跟他正面刚,于是便把目光落到了明玉身上。

  她真的没想把明玉怎样,只想学她赚钱的本事。

  可明玉平时不爱出来走动,除了进宫给皇后请安,去关雎宫看望宸妃和八阿哥,基本都待在睿亲王府。

  宫里不方便做什么,那次郭尔罗斯氏叫住明玉想把肃亲王府的山庄租给她。其实租山庄是个幌子,郭尔罗斯氏真正想做的,是在山庄里安插几个亲信,把魏循打理暖棚的秘诀偷出来。

  有了秘诀,谁都能照葫芦画瓢。

  等她把日进斗金的暖棚经营起来,还怕留不住豪格的心

  当初多尔衮有多厌恶明玉,整个蒙古都知道,现在明玉这么得宠,郭尔罗斯氏猜多半与暖棚有关。

  毕竟谁不爱钱,谁不爱能赚钱的女人呢

  谁知才说到租金,就被明玉打断,然后两人不欢而散。

  偷不成秘诀,干脆把魏循挖过来。

  郭尔罗斯氏知道魏循不好挖,所以才想到要抓魏循的把柄,逼他就范。

  这才有了温泉山跟踪明玉的事。

  长生天作证,她所做这一切都是为了留住豪格的心,现在只是出了一点小纰漏,豪格居然动手打她

  郭尔罗斯氏怒瞪豪格,豪格再次扬手,却被郭尔罗斯氏攥住手腕,威胁“再打死一个福晋,下一次你恐怕要娶个寡妇回来了。”

  诺敏是被豪格活活打死的,这是郭尔罗斯氏理顺后院之时听几个不得宠的侍妾说的。

  她不是诺敏,也并非出身科尔沁部,她的母族没有跟满清通婚的习惯,她没必要为了维护两族的联盟而委屈自己,甚至搭上性命。

  豪格一怔,果然收回手,反手打了自己一耳光。

  早知如此,他就不该再娶一个自作聪明的女人回来。

  诺敏那点小聪明都用在斗嘴扯头花上了,顶多恶心恶心人,给别人找点不痛快。

  他面前这位可是个干大事的,不声不响叫人跟踪明玉,然后来一个拦路抢劫,直接激怒了多尔衮。

  关键人还被活捉了。

  对多尔衮的性格,豪格还是有些了解的,多尔衮从来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,人若犯我斩草除根。

  他刚还琢磨呢,他最近乖得很都没跟多尔衮作对,多尔衮抽了哪门子邪风,忽然跑到皇上面前阴他。

  敢情是他的嫡福晋替他招惹多尔衮去了。

  真是个贤内助啊

  嫌他过得太顺,嫌他最近太闲,想帮他谋个差事。

  现在差事有了,多尔衮那边抓了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,闹不好等他带兵一走,还能在背后插刀。

  熟悉的配方,熟悉的的味道,明明洞察一切,却无力回天。

  豪格没被郭尔罗斯氏的威胁吓到,倒是被突然冒出来的无力感给整没脾气了。

  他甚至朝郭尔罗斯氏笑了笑“你自己做的事,自己去善后,别指望我。我要出征了,帮不上你。”

  豪格要出征了,不是说去不成朝鲜了吗,怎么忽然就有了转机。

  肯定是长生天听到了她诚心的祈祷,又给了豪格一次机会。

  只要豪格能把握机会再建军功,还怕皇上不重用他吗。

  豪格得到重用,她也能在婶子妯娌们面前抬起头了。

  毕竟有封号的亲王福晋和没有封号的亲王福晋,虽然只差了“和硕”两个字,俸禄、仪仗和在宫里能享受的礼遇,是全然不同的。

  她不指望能像明玉那样享亲王俸禄、食邑和仪仗,出入皇宫可以坐软轿,不必自己走路,至少也不能比达哲差吧。

  “恭喜王爷贺喜王爷”郭尔罗斯氏立刻转怒为喜,再不提让豪格帮忙救人的事。

  跟军功比起来,那几个仆从算什么,反正他们也不会出卖自己。

  这时候必须让豪格心无旁骛备战,跟多尔衮在战场上抢军功,而不是为了几个仆从打嘴仗,她自己也得赶紧给豪格收拾行装,做好福晋该做的事。

  豪格瞧着郭尔罗斯氏绽开的笑脸,只觉得讽刺“不是去朝鲜,你高兴什么”

  郭尔罗斯氏僵住,抬眼看过来“不去朝鲜,去哪里”

  “去关外,替李自成挡红衣大炮。”豪格残忍道。

  这世上,没有比先给人希望,然后再令希望破碎更令人难受的事了。

  就好比他。

  皇上没有嫡子,而他居长,怎么算皇位也该传给他,可偏偏半路杀出一个多尔衮。

  和硕睿亲王,掌吏部为六部之首,掌大清水师,掌两白旗精锐,这下瞎子都知道皇上是什么打算了

  看着郭尔罗斯氏垮掉的一张笑脸,豪格就好像看见了曾经的自己。

  本来他还有机会翻盘。

  如果他在兵部好好干,能在皇上御驾亲征之前拿到监国的位置,再有上旗老臣对他的支持和皇长子的出身,也不是不能跟如日中天的多尔衮一较高下。

  只可惜他新娶的好福晋,平白去招惹明玉激怒多尔衮,从而让多尔衮发现了他这个隐患,提前把他赶出盛京城,让他失去了最后翻身的机会。

  济尔哈朗是个老好人,由他监国便无法对多尔衮产生任何威胁。

  而济尔哈朗的个儿子都会随御驾亲征,多尔衮也不用担心济尔哈朗暗中搞鬼掣肘他,令他腹背受敌。

  可真是方方面面都算计到位了,只差与朝鲜水师对决立下大功,再次扬名。

  郭尔罗斯氏闻言吓傻了“怎么、怎么会这样”

  “拜你所赐。”豪格冷笑,“你要是不去招惹明玉,多尔衮怎么会注意到我等我拿到监国之位,他就完了。现在我蒙在鼓里被他先摆了一道,我完了。”

  郭尔罗斯氏没想到她就搞了这么一点点小动作,本想留住豪格的心,结果却断送了他的前程。

  之后豪格的话更扎心“我后悔啊,当初被诺敏这个蠢妇迷了心窍,没能发现明玉的好。若能早点发现,坚持娶明玉,明玉就是我的福晋了。以明玉的能耐,有她相助,而不是被你们这两个蠢妇拖后腿,我早把多尔衮踩进泥里无法翻身了。”

  可惜悔之晚矣。

  郭尔罗斯氏本来还有点愧疚,可越听越不对劲,合着你输给多尔衮你自己一点责任没有,都是被诺敏和我连累的。

  就你这点担当,还跟多尔衮争

  快洗洗睡吧。

  所以郭尔罗斯氏也没惯着,落井下石道“不光你后悔,我的肠子也悔青了呢。早知你这么不中用,我还不如自降身份给和硕睿亲王当个洗脚的丫鬟。”和硕两个字咬音极重。

  见豪格不敢置信地望过来,郭尔罗斯氏似笑非笑“没事儿,等你替别人挡了炮,我就是寡妇了。你没机会了,我还有。”

  去他娘的狗男人,姑奶奶不跟你玩了,爱死哪儿死哪儿去吧

  说完,不等豪格反应过来骂娘,郭尔罗斯氏华丽转身,扬长而去。

  忽然很理解明玉为什么要自己赚钱,男人都靠不住,只有银子不会辜负自己。

  彻底与豪格决裂,郭尔罗斯氏立刻让人准备补品和马车,她要去睿亲王府当面给明玉赔礼压惊。

  若明玉心慈,愿意放过她的仆从,她另备珍宝酬谢。

  若明玉不肯,她也理解,只当是过去赔礼了。

  谁知扑了个空,管事说今日是秋收第一天,明玉早起去了田庄。

  于是郭尔罗斯氏又往田庄赶,路上准备了一肚子安慰的说辞。

  今年倒春寒,之后半年多没下雨,肃亲王府的田庄几乎绝收,几个田庄收获的粮食加起来还不够自己吃,到了冬天恐怕还要花高价去南边买。

  麦子稻子都是如此,更别说可能水土不服的西洋粮食了。

  听说明玉光买粮种就花了好几千两银子,又雇了不少从南边逃难来的灾民,就算管吃管住不给工钱也是一笔花销,更别说好像还有工钱。

  花费如此之大,秋收却不尽人意,换成谁也得火上房,不然怎会一大早就巴巴赶过去了。,请牢记:,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nyoj.org。你哟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nyoj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